各地各部门既要不断优化政策,也要持续抓好落实,让帮扶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实现市场公开透明、公平高效。
例如此次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就是在原先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出台的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基础上,从此前试点的17个省(市)扩展至全国,还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主体范围,并将此前17个省(市)的便利化额度提高至等值1000万美元,其余地区的便利化额度暂定为等值500万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陆续发布通知,推出8项试点扩大政策、9项全国推广政策,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让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方便。
这些资金主要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及境内再投资、境外直接投资的境内股权出让方接收股权转让对价资金,以及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募集的外汇资金。统筹好金融开放和安全。该负责人表示,国家外汇局下一步将继续通过扩大试点、全国推广等措施,加大外汇便利化政策供给,以支持科技创新和中小微企业为重点优化外汇服务,不断提升经营主体合规办理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业务的便利化水平,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地区内审慎合规银行可直接为试点优质企业办理货物贸易特殊退汇业务,企业无须事前在外汇局登记。步子大点的就试点先行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是国家外汇局在2022年推出的一项高水平开放政策,旨在推动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
国家外汇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1月份至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4%,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5.2%,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1.2%,从这些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调整之中。展望2024年,2023年业绩表现稳健的红利策略基金依然得到机构青睐。
海通证券认为,高分红和低估值让红利投资在震荡市场中更具有防御性。易方达基金经理汪玲说,长期来看,A股市场上股息率更高的股票未来收益率也相对更高,而且相对整体市场的风险更小。但市场风格切换不会一蹴而就,在价值防御的前提下逐步布局成长风格或是更合适的策略。红利策略为何能在今年异军突起?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杨振建认为,市场风格偏价值、宏观利好高股息产品,再加上今年以来国企领域利好频频,共同构建起有利于红利策略产品的环境。
平安证券认为,综合赔率和胜率两方面来看,2024年可能成长风格占优。同花顺(300033)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今年以来上证综指、沪深300、中证500等主流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中证红利指数则逆势上涨了1.41%,获得了投资者集中关注
平安证券认为,综合赔率和胜率两方面来看,2024年可能成长风格占优。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天弘、南方、嘉实、华泰柏瑞、创金合信等多家公司旗下红利低波指数产品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0%。海通证券统计显示,从收益来看,不仅在今年,拉长时间来看,截至2023年12月6日,近十年中证红利指数累计收益为104.53%,年化收益率为7.62%。海通证券认为,高分红和低估值让红利投资在震荡市场中更具有防御性。
近期,多家机构发布观点,认为在市场价值风格的持续演绎下,红利策略在未来震荡行情中或将继续占优。同花顺(300033)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今年以来上证综指、沪深300、中证500等主流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中证红利指数则逆势上涨了1.41%,获得了投资者集中关注。同期沪深300指数累计收益仅为37.74%,年化收益率为3.34%。在风格轮动的市场环境中,红利策略基金的表现可圈可点。
公开信息显示,全市场红利类产品的规模由2021年底的907.4亿元增加至2023年三季度末的1104.7亿元,增幅高达21.7%。从指数估值来看,红利低波指数的PB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而股息率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指数仍然呈现低估值、高股息的特征。
中信证券也表示,当市场风格处于矛盾时,需要通过防御与进取组合的搭配来布局,其中防御型策略布局红利、低估值、稳增长资产。红利策略为何能在今年异军突起?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杨振建认为,市场风格偏价值、宏观利好高股息产品,再加上今年以来国企领域利好频频,共同构建起有利于红利策略产品的环境。
但市场风格切换不会一蹴而就,在价值防御的前提下逐步布局成长风格或是更合适的策略。杨振建认为,从估值、股息率等角度来看,红利低波指数目前并未涨到高位,仍有布局空间。凭借抗跌表现,今年以来红利类基金还实现了难得的规模增长。红利策略的投资价值继续被机构看好。易方达基金经理汪玲说,长期来看,A股市场上股息率更高的股票未来收益率也相对更高,而且相对整体市场的风险更小。因此,红利策略的长期生命力毋庸置疑,但这并不意味着红利策略在任何时间段都能获取超越市场的表现,它的优势只有在长期持有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展现。
展望2024年,2023年业绩表现稳健的红利策略基金依然得到机构青睐。红利类产品中,红利低波指数产品是今年的大赢家。
不仅如此,凭借抗跌表现,今年以来红利类基金还实现了难得的规模增长当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很难覆盖负债端的成本。
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苏天鹏认为,保险资管产品应紧抓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为防止行业利差损风险,从2023年8月1日起,人身险预定利率或保证利率全面下调。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超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0%,年化财务收益率为2.92%,年化综合收益率为3.28%。在资产配置方面,受访者倾向于看好A股、黄金和美债,预计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窄幅震荡或下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小幅上升,美股宽幅震荡或震荡下行。保险资金具有刚性成本,以万能险为例,不少产品的保证年利率为3%,部分产品为3.5%。不少险资机构表示,仍将重点配置债券尤其是高信用等级债券,同时,将加仓股票和公募REITs,银行存款虽然属于无风险资产,但利率持续下调使其吸引力减弱。
在组合类资管产品层面,建议增加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将公募REITs作为重要品种进行投资。曹德云建议,保险资管要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定位,加快保险资管产品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四季度权益市场继续下行,预计全年收益率比前三季度更低。我认为,现在是较好的时机。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2024年宏观经济走势预期为中性。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近日召开2023年四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对资产管理百人问卷调查报告(第5期)2024年宏观形势展望进行了解读。
某保险机构投资负责人韩一(化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同时,近两年人身险公司销售了大量预定利率为3.5%的增额终身寿险。受访的业内人士对明年宏观经济走势持中性预期,从投资机会来看,受访者倾向于看好A股、黄金和美债。同时,结合当前权益市场的特点,将加大股票和公募REITs的配置力度。
在债权计划层面,探索科创债权计划,拥抱新兴产业,扩展投资领域。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环境,利率水平易下难上。
险资投资收益承压2023年,险资投资收益承压,整体收益率处在较低水平。但业界更关注的是2024年的投资机会。
2024年,预计保险行业的债券配置还会明显增长,我们也将继续加大债券的配置力度,增强投资安全性。段国圣表示,面对新形势,保险资产配置需守正创新,一是坚守保险资金特性,优化超长期债券和权益组合两类核心资产的配置管理。